河北省邯郸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2019-6-20 15:44:39 文件 浏览量 :

河北省邯郸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体局、市直中小学校:

为进一步贯彻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近日,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 


邯郸市教育局 

2019年619


附件:

邯郸市教育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课程在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解决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等问题,制定本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落实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字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此,各县(市、区)教体局和市直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和开设劳动课程的重要性,从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消除不劳而获的错误认识,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把握关键环节,明确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


(一)统筹课程设置。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手工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等专题活动,重在培养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小学12年级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3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学生应围绕党团活动、学生生涯指导、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重在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高一年级学生开展学生选科生涯指导教育,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上学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修旅行等主题活动,每一个主题活动要尽可能兼顾多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


(二)统筹课时安排。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安排为: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社会实践 6学分,包括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职业体验等;志愿服务 2 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各学段课时中安排一定的比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各学校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


(三)统筹学科融合。要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劳动教育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构建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活动项目。要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四)统筹家校共育。要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创新劳动教育各专题的实施方法,提升教育效果。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要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做好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作者。家庭、学校和社会携手推进劳动教育,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五)统筹成果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2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1件劳动技术作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36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2件劳动技术作品、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自主或合作均可)、至少2件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选科和生涯发展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高中三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


(六)强化评价结果使用。要认真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相关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及时指导学生记录、遴选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经历及主要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成长档案,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依据和高等学校招生的重要参考。


三、强化工作保障,提升劳动教育实施水平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五育并举”的战略高度制定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贯彻落实方案,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保障机制,规范和引导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活动,辩证处理好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群体劳动和个体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和重复劳动、现实劳动(线下)与虚拟劳动(线上)、学校劳动与家庭劳动以及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各中小学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统筹制定本校实施方案、具体的学期教学计划、评价方案。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具体承担劳动教育的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


(二)加强师资保障。要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建设,建立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其他各学科教师要全员参与,分工协作。要把教师参与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师工作绩效,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评优树先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要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教研活动,指导教师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对劳动教育活动整合实施。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聘请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区人才资源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三)加强条件保障。要加大经费投入,按照省定办学条件标准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工作耗材等。要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利用与校际间共享机制,校内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木工、电工、手工、厨艺、陶艺等专用教室,充分利用校内空闲区域开展种养植等学生劳动实践场所,有效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以及区域内各种社会资源,创造条件保障课程实施。要依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目标、内容,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在城市、乡村遴选认证厂矿企业、种养殖场等社会资源,分级分批建设覆盖不同行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四)加强评价保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劳动教育实施情况、开设情况纳入群众满意调查、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建设范围,调动学校工作积极性。要积极培育总结推广优秀课程经验和教学成果,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优秀课例评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建立优秀案例库。要发挥典型引领,对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好的地方及时宣传推广,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


来源:邯郸市教育局网站